科普丨 什么是幽门螺旋杆菌(HP)?
2023-12-16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革兰氏阴性杆菌。1983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现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惟一微生物种类。
幽门螺旋杆菌病包括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消化道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幽门螺旋杆菌病的不良预后是胃癌。在1994年幽门螺杆菌被世界卫生组织所属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列为I类生物致癌因子。2017年10月27日公布的致癌清单中再次被列为I类致癌物。它有个洋名叫H.pylori,有的医生还会把其简写为“Hp”或“HP”。
1.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症状主要是反酸、烧心以及胃痛、口臭。
2.幽门螺杆菌感染能够引起慢性胃炎。主要临床表现有:上腹部不适、隐痛,有时发生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的症状,病程较为缓慢,但是容易反复发作。
3.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后产生多种致病因子,从而引起胃黏膜损害,临床疾病的发生呈现多样性,患者多出现反酸、嗳气、饱胀感等。
1、口-口传播:若正常人与感染者的唾液、呕吐物等接触,可能会被传染;
2、粪-口传播:若正常人与感染者的粪便接触,且接触后再通过进食、洗脸等方式接触自身口腔,可能会引起传染;
3、医源性感染:若感染者经过消化内镜检查后,未经彻底灭菌,可导致其他人检查时被传染幽门螺杆菌;
4、食物性传播:若正常人进食携带有幽门螺杆菌的食物、水源,也可能会被感染。
HP感染后,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是没有症状的,只是携带状态。部分患者会发生胃炎、胃溃疡等疾病,不同疾病的临床表现不同,但主要症状有反酸、烧心、口臭、腹痛等。除此之外,HP感染还可导致饮食后上腹部饱胀或疼痛,常伴随其它消化不良症状,如嗳气、腹胀和食欲消退等症状。
哪些人建议根除治疗幽门螺旋杆菌?
患有消化性溃疡的患者、慢性胃炎有胃癌家族史的患者、胃癌术后的人群及其一级亲属、患有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患者等等,都需要及时治疗根除幽门螺旋杆菌。
(1)高龄老年人:根除HP的最佳年龄是18-40岁,一般根除后10年受益最大。老年患者对HP根除药物的耐受性和依从性降低,且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增加,根除HP预防胃癌的获益较低。因此需要结合患者年龄、全身情况及家庭因素具体分析。
(2)伴有严重疾病患者:系统性疾病、恶性肿瘤、老年痴呆、精神类疾病、肝/肾/心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或更加严重的疾病。
(3)14岁以下无消化性溃疡、消化不良的儿童:儿童HP感染者发生严重疾病的风险低,且根除治疗的不利因素较多,包括抗菌药物选择余地小、儿童对药物不良反应耐受性低等;加之儿童感染HP后有一定的自发清除率。14岁以下儿童除非有明确指征,否则不作HP筛查和治疗。
(4)胃食管反流病、肥胖、炎症性肠病、哮喘患者等是否需要根除HP,目前意见不一,争论比较大。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目前幽门螺杆菌的诊断检测方法包括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大类。侵入性方法需通过内镜获取活组织进行检测,非侵入性方法则不需进行内镜检查。
尿素[13C/14C]呼气试验。整个试验过程只需30分钟。该方法使众多高血压、心脏病及对不能耐受胃镜检查的患者避免了做胃镜的不适感,是目前理想的检测方法之一。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案是四联疗法。这是一种联合用药方法,可以用来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疗程一般为 10-14日,由四种药物组成。
(1)饭前便后洗手,爱干净重卫生;
(2)进餐时使用公筷;
(3)避免嚼碎食物口对口给孩子喂食;
(4)个人的生活用品应分开使用,不共用牙刷、碗筷等;
(5)保持营养均衡,多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