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耳日丨情感封闭,又不爱说话,竟然是因为“听不见”导致的“不交流”
2024-03-02
听力障碍严重影响着这些人的社会交往和个人生活质量。导致耳聋的因素有耳毒性药物、遗传、感染和疾病,因环境噪声污染、意外事故导致耳聋的人数逐渐增多。每年的3月3日是全国的爱耳日,如果你有任何与耳朵健康相关的问题,我可以帮助你解答。
一、疾病分类
1.发育缺陷:常见有遗传性聋、各类型耳畸形、妊娠期感染或中毒引起的耳聋等。
2.感染:常见细菌感染、霉菌感染、病毒感染、梅毒等。
3.中毒:常见耳毒性抗生素中毒性聋、奎宁中毒性聋、水杨酸盐和重金属中毒性聋等。
4.外伤:常见噪声外伤、气压伤、圆窗膜破裂、颞骨骨折等。
5.新陈代谢障碍:常见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呆小病聋、耳硬化症、老年性聋等。
6.肿瘤:耵聍腺瘤、中耳癌等。
其中炎症占首位。肿瘤虽不占突出地位,但可能危及生命,应予重视。
二、耳道疾病症状有那些?
1.耳痛:主要由急性炎症引起,如急性化脓性软骨膜炎、外耳道炎和疖肿、急性鼓膜炎及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等。中耳癌的晚期可有剧烈疼痛。耳源性颅内并发症可有深部耳痛。
2.耳流脓:由外耳道流出分泌物,是耳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来自外耳道炎的分泌物多为渗出性液体,来自中耳炎的分泌物常为粘脓性。量较多时表示乳突也受累。慢性中耳炎分泌物有恶臭时,应怀疑为胆脂瘤性中耳炎。
3.耳聋:觉系统的任何部位有病变时均可产生耳聋。但不同的部位受侵,会出现不同性质的聋。外耳、中耳病变将产生传导性聋。耳蜗病变及听神经瘤则出现感觉神经性聋。耳蜗神经核以上有病变时为中枢性聋。现代的测听技术可以对各种聋作到定性、定位诊断。
4.耳鸣:各种耳疾如声损伤及药物中毒性聋均可引起。此外,高血压、肾病、老年聋等也可引起。可根据病史、体检寻找病因(见耳鸣)。
5.眩晕:听觉自身或外界环境在转动的一种错觉。可分为耳源性(前庭周围性疾病)和中枢性两种。耳源性眩晕(如梅尼埃尔氏病),其特征为突然发作,伴恶心、呕吐、眼震、耳鸣及听力减退。症状持续时间不长。中枢性眩晕一般为感音性聋或不伴耳聋,眼震不明显,眩晕较轻或只是一种不稳感。
6.局部肿胀:如耳廓软骨膜炎的肿胀、急性乳突炎的局部红肿及乳突骨膜下脓肿、外耳道疖肿等。
7.耳源性面神经麻痹:急性中耳炎时的面神经麻痹多因面神经水肿、缺血、缺氧引起,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多因伴发胆脂瘤造成面神经骨管破坏引起面神经麻痹。面神经麻痹也可因中耳手术外伤或病毒感染引起。基本的临床症状为伤侧额部皱纹消失,眼不能闭拢,面肌松弛,嘴角偏向健侧,以致面部不对称。
耳朵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听力不好会给生活带来很多的不方便,患者也很痛苦,现在看看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保护听力:
远离噪音很大的地方:根据医学家们研究,发现长期在噪声环境中工作、学习的人们,听力会逐渐减退,出现听力老化现象。如果经常接触很刺激的声音,如鸣笛声、施工噪音、KTV噪音等,容易导致耳朵内部的毛细血管痉挛,听力会受影响,甚至会引起噪音性耳聋、耳鸣的情况。长期在噪声强的环境中工作者,应佩戴防护耳罩。爱听音乐和小说的朋友尽量不长时间佩戴耳机,特别是避免音量过大。
不要随便掏耳朵:掏耳朵这种日常习惯动作很容易损外伤耳道皮肤,把细菌带进耳道。耳屎在医学上称为耵聍,大块硬结的耵聍,应该请医生用专业工具取出。如果痒得难受,可以用手在耳外侧轻轻揉,或用棉签轻轻擦,但不要太往里伸。
远离高气压地方:避免耳周高气压的影响,如遇到燃放鞭炮时,应该距现场3米以外或用手捂住耳朵;不能用掌击人耳部;在游泳、跳水时,不让耳朵先接触水面。这样做,能保护耳朵鼓膜不受气压的刺激而发生外伤性穿孔。
及时正确就诊:对突然发生的一侧耳鸣、耳聋,不可掉以轻心,应立刻请耳科专家就诊,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老年性耳聋患者应到条件好的医院进行检查,选配合适的助听器以提高生活质量。
上一条 :喜迎元宵佳节,教您健康吃汤圆!